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成效 >> 自治区及各市经验介绍 >> 正文

十年国培磨一剑 今朝培训显成效

——梧州市 “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工作总结

20102020年,我市在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及“市培计划”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过程中,紧紧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这个中心,科学研制规划,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市国培十年项目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数据

(一)项目情况。

国培十年,我市一直认真贯彻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的安排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我市“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各类教师项目的送培和培训工作。其中,在2010——2019年期间,我市合计培训教师58188人次,包括“国培计划”52162人次,“区培计划”5956人次;2020年,计划培训15985人,包括“国培计划”13640人次,“区培计划”2345人次,(见表1)。十年国培培训人次远超全市教师数,体现“全面覆盖”。

1:梧州市十年国培、区培人数情况汇总表 (不完全统计)

序号

年度

“国培计划”

培训人数

“区培计划”

培训人数

1

2010

2973

\

2

2011

2868

\

3

2012

2685

\

4

2013

3818

\

5

2014

9318

\

6

2015

10619

1172

7

2016

6443

2615

8

2017

5753

923

9

2018

4888

731

10

2019

2797

515


合计

52162

5956


2020

13640(计划)

2345(计划)

自从中央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市将教师培训工作与教育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教师培训项目重点向贫困县倾斜。

2017年,将我市四个贫困县区龙圩、苍梧、藤县和蒙山列为国培项目县,使国培项目实现了对贫困县的全覆盖。贫困县合计3971名教师参加了国培、区培项目培训,其中国培3549人,区培422人,占比为59.78%

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市持续安排苍梧、藤县和蒙山等3个贫困县为国培项目县。2018年,三县有合计4772名教师参训,其中国培计划”4169人,区培计划”332人,占比为73.61%2019年,三县合计1597名教师国培参训,占比为57.10%,突显“精准扶贫”。

(二)经费使用情况。

2015年国培、区培经费下移以来,拨付到我市国培、区培经费合计3697万元,其中:国培2571.815万元,区培1125.185万元。每年我市项目都经公开招标,完成全部经费计划,并在项目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将经费分两期拨付到项目承担高校(机构),台账清楚,做到“规范落实”。

2:国培、区培梧州市统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

年度

国培

区培

合计

2015

410.245

311.895

722.14

2016

316.94

160.54

477.48

2017

501.74

159.55

661.29

2018

412.1

156.2

568.3

2019

458.79

154.25

613.04

2020

472

182.75

654.75

合计

2571.815

1125.185

3697

(三)近五年教师培训情况。

       2015年,全市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合计151527人次。其中完成 “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合计培训学科教师11791次。组织参加全区第4142期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班等,培训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823人次。

2016年,全市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合计173096人次,比上年年增加21569人次,增幅为14%。其中,完成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学科教师9058人次。组织参加全区第4344期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班等,培训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186人次。

2017年,全市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合计213057人次,比上年增加39961人次,增幅为23.1%。其中,完成“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培训学科教师6676人次;组织参加全区第4549期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班等,培训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683人次。

2018年,全市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合计243160人次,比上年年增加30103人次,增幅为14.13%。其中 “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以及中职“提高计划”合计三大类30个项目80个子项目的送培和培训工作,培训教师6483人;“市培计划”合计13个项目45个子项目,培训教师18641人次。

2019年,全市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合计304701人次,比上年增加61541人次,增幅为25.31%。其中,完成“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以及中职“提高计划”合计三大类50个项目108个子项目的送培和培训工作,培训教师3995人;“市培计划”合计8个项目39个子项目,培训教师6380人次。

二、工作措施

国培十年,我市重点抓好项目设计、管理、整合、服务、保障和文化等六个环节,做到项目设计有想法,组织管理有章法,优化整合有办法,项目服务有思路,实施保障有套路,文化宣传有新路,使培训实施精心、精细、精彩,从而打造创先、创优、创新的培训文化品牌,践行“海纳百川,力争上游”新时代梧州精神。

(一)以需求定规划——项目设计有想法。

1.以规划为纲领,一体化设计培训计划。

2015年国培、区培经费下移,实施国培、区培市统筹项目以来,我市以2015年研制的《梧州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为纲领,在培训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实际需求,按照“重点突出、面向全员、均衡发展”的原则,每年研制《梧州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工作要点》、《梧州市教育局 “市培计划”》、《国培、区培——梧州市统筹项目规划》,较好实现三大培训规划一体化设计,确保三者的有效衔接、互为补充。


2016年12月,印发《梧州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


2019年1月,印发《梧州市2019年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工作要点》 

2.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破解发展难点。

为找准问题,破解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难点问题,我局于每年12月期间,分别通过下发《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表》,召开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培训调研,进一步摸清各县区和一线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需求。

2016年7月,梧州市2017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 2018年3月,梧州市教师培训需求座谈会

(二)以协同提效率——组织管理有章法。

1.强化组织领导,分级管理促落实。

我局高度重视国培、区培及“提高计划”工作,每年均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各相关科室部门为成员的梧州市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设在分管教师培训的科室,负责国培、区培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师培中心、教科所、电教、基教、职教等部门协同配合。

2.强化动员部署,明确目标聚合力。

每年通过召开“梧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总结上年教师培训项目的经验与教训,及时传达自治区教育厅当年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布置我市当年的国培、区培及“提高计划”实施有关工作,做到早部署、早落实,为项目的扎实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专业铸品质——优化整合有办法。

1.整合培训,创新实施培训。

一是整合项目。将国培、区培及“提高计划”和市培项目有效整合,切实做到各项目的有机衔接和补充。二是整合课程。在市级统筹项目中,我市各类项目培训目标清晰、定位准确,培训内容针对性强,课程设置突出实践取向。三是整合研修。将校本研修和国培、区培项目有效整合,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研修。

2.打造团队,实现专业培训。

一是建设专业的培训管理团队。如2019年先后选派了368名市县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培训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管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理念新、善管理、业务精、效率高的培训管理团队。

二是建设专业的培训师资团队。我局于2014年就建设了市级教师培训专家库,2017年重新遴选192名一线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更新调整原市级教师培训专家库,为全市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2020年再次对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进行更新,遴选出市级培训专家178人。在国培市统筹项目,市培名师名校长送教、新教师培训等项目中,我市都选派了一批本地专家库成员参与,有的专家还被院校或机构邀请到外市讲学。

       (四)以态度求高度——项目服务有思路。

        1.筑巢引凤,服务院校。2018年——2020年,为降低院校和机构的投标成本,我局专门组织招标机构的公开遴选,最终确定广西中意招标有限公司为项目代理机构,并将代理服务收费标准下调50%,提高我市招标工作的吸引力。招标过程中,我市通过各级政府采购网、“地市与机构单位群”、“广西教师培训改革群”等形式及时发布我市的招标公告,同时,耐心解答院校(机构)的疑问困惑,温馨提示标书的关键点,提高各院校(机构)标书的规范性。

       2.简化流程,服务县区。由于下达各类项目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减少工作环节,对于项目开班通知做到即收即发,以最快的速度及时下达到县区和学校。同时,对各类文件和开班通知进行重新筛选、分类和整合,形成项目详细列表,使得各项工作在教育厅文件下达后即可迅速启动实施。

       (五)以规范促成效——实施保障有套路。

        1. 规范招标,高效完成改革目标。

      为规范项目承担机构遴选,组织开展对当年国培、区培市统筹项目和市培的公开招标工作。如在2019年我市三大培训计划27个招标项目,政府采购金额共计858.7668万元,其中国培458.79万元,区培155万元,市培244.9768万元。经公开招标,实际使用经费共858.0168万元。

        2.构建体系,有效落实各级职责。

      我局以县(区)为单位,以学科、学校为支撑,着力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分别组成由市县(区)教师培训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学校校长、教研组组长组成的管理员队伍,以及由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辅导专家队伍。并以这两支团队为保障,构建双线四级组织实施体系(即构建四级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两支团队各司其职,逐级落实,分级推进,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组织协调机制,有效地推进各项培训工作。

       3.落实经费,切实提供培训保障。

      我局在与各培训院校、机构签订合同后,及时下发经费拨付通知,分别按照70%30%的比例分两期拨付经费给各培训单位,确保能项目及早启动和顺利实施。下拨到我市的国培、区培项目专项经费严格执行教育部和教育厅下发的经费标准,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专款专用。

       (六)以文化塑品牌——文化建设有新路。

        1.创新宣传。宣传工作是国培、区培及“提高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设培训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力。201610月,我们便创新宣传方式,推出了“梧州教师”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与教师培训相关的第一手资讯,大力宣传教师培训方针政策,推广培训成果,推动教师培训文化的建设。

        2.凝练成果。根据我局要求,各培训单位通过出版《培训简报》的形式,加大对项目实施的宣传和总结。我局于201710月出版《研训拾贝——梧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文集》,于201812月出版《梧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优秀成果集》,供教师学习交流,较好地将我市教师研训、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推广。

       三、国培成效

      (一)师德师风建设有新业绩。

       我局把师德培训列入教师培训必修课程,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促进我市师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近两年来,我市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刘北文老师,“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陆英员老师,30名“梧州好老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201612月,我市开展的“梧州好老师”评选活动入选教育部30个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是广西唯一入选案例。第二届“梧州好教师”评选活动,入选梧州2017年“十大文化事件”。2018年,我市选送作品参加全国新时代教师风采公益广告评选获优胜奖1名(全国20个,广西唯一获奖作品),入围奖1名(全国80个)。选送两个案例获区教育厅评选出的首批20个广西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全区中小学优秀案例10个)。

       在全区立德树人 正风铸魂”——2019年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我市参赛团队不负众望,发挥出色,四位选手全部获奖(全区总获奖率为60%),其中荣获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综合成绩全区最好。

       (二)整体队伍素质有新提升。

       一是通过以“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以及“提升计划”为依托,“市培计划”为支撑,教科所(室)定期学科教师全员培训、校本研修培训为基础,以《梧州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十三五”规划》的“校长助力计划”等七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超15万人次以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是我市通过实施梧州市“十三五”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逐步建设了本地教师梯队。目前,有市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700人,包括:名校长领航工程和骨干校长育秀工程培养对象200人,名师领雁工程和骨干教师培英工程培养对象500人,其中有部分迈进广西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乃至八桂教育家培养行列。

       (三)信息技术应用有新飞跃。

       我市自2014年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来,依托国培、市培、中国移动和乐高等项目,到2017年底共完成32497人的培训,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7300人的培训任务。2016年,藤县、岑溪市和6所学校分别被确定为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和“示范校”。提升工程推动了我市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也为教师更好地参与双师项目、手机课堂和“互+”教育等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城乡教育均衡有新发展。

       一方面培训项目倾斜贫困县和乡村教师。我市每年投入到贫困县的国培、区培项目经费占全市项目经费的60%以上,培训教师指标占全市指标的60%以上。2016年,我局为蒙山县争取到广西当年新增的 “国培计划”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县唯一指标,并延续至今。该项目对蒙山县15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全员培训,通过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贫困县教师持续提供专家指导和优质课程。

       另一方面组织“送教讲学活动”,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从2017年开始,分春秋学期组织“梧州市名师名校长送教讲学活动”,引领帮扶贫困县。仅2019年,我局共开展送教讲学活动5次,覆盖全市4个县(市),涵盖多个学段多个学科,参训教师超5000名;为乡镇学校送去优质课17节,讲座3次,研讨交流活动10场。

       (五)教师培训模式有新探索。

            根据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16年开始实施互联网+双师教学试点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我市4个县(市)8所农村试点学校的实验教师进行陪伴式培训和日常教研指导。

       20198月,在广西“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资源应用大赛中,我市选手在不同组别的比赛中共斩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其中,梧州市教育局区域应用推广案例——“双师教学促均衡,名师引领共成长”喜获一等奖第一名,同时,梧州市教育局还获评大赛“优秀组织奖”,本次大赛,梧州市教育局选送参赛课例案例39份,成功入围35份,入围率高达89.7%

       (六)生成性资源有新成果。

       我市日益重视和加大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参训教师研修热情高涨,学员各种生成性资源日益增多,并不断结出新硕果。如在2019年广西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梧州教师就荣获一等奖7名,二等奖9, 三等奖6名,梧州市参赛选手24位,22名选手获奖,获奖率达91.66%(本大赛奖项设置比例为60%)。“双师教学”试点项目至今已上传各项录课资源达1885项,另在市资源应用大赛中就产生优秀课例80个;岑溪市“乡村手机学堂”自启动以来,在平台上已经形成2118节可供乡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应用的学科课堂教学视频课资源,教师培训讲座达1006

       四、工作亮点

       一是构建全面培训格局。着力构建“全员培训以远程为主,骨干培训以集中面授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为主”的全面培训格局。全员培训主要基于互联网开展全员培训,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元终端学习;骨干培训主要基于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协同培训机制,分级分类培训骨干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基于教师发展示范校、校本培训示范校的基地学习的全员培训,推动优质资源示范辐射作用。

       二是构建多元培训体系。着力构建“高校引领、专家指导、基地支撑的多元、开放、灵活的教师多元培训体系”。设置了涵盖各学段、学科、岗位和层次的培训项目,并优化整合项目(即国培+区培+“提高计划”+市培,助强+扶弱,骨干+全员),切实做到各项目的有机衔接和补充。如将“双师教学”和我市“名师送教”项目进行整合,仅2018年组织项目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8项,开展项目送教活动6次,工作坊研修活动7次,培训教师达8000人次。岑溪市列入广西“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创新实验区,岑溪市筋竹小学、岑溪市昙容中学列入广西“双师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创新实验校,“方燕双师工作坊(初中语文)”等五个学科工作坊入选广西“双师教学”教师研修坊工作坊。

       三是构建校本研修体系。目前,我市已遴选了40所优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市级校本研修基地,并每年组织基地校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县(市、区)按照不少于当地学校总数5%的比例建设本地的基地学校,引领区域校本研修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市校本研修实践基地服务体系。校本研修体系以学校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科所(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学科教研、教师培训活动。同时构建满足教师不同层次和多样化学习需要的培训课程。形成四个纬度的培训体系:市县有规划、学校有任务、机构有支持、教师有成果。

       四是构建区域培训联盟。着力构建“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乡镇片区研修中心、梧粤两地培训交流、网络研修学习社区、高校(机构)培训基地研修的区域培训联盟”,形成以学校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学科研训活动,以乡镇以中心校为中心的乡镇教师全员培训和连片教研活动,以梧粤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的教师培训交流活动,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双师项目”、“手机课堂”、“互+计划”等教师网络研修学习社区,以高校(机构)培训基地资源为依托的跟岗研修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培训联盟。

       五、培训文化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加深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再认识,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梧州教师培训文化。根据我市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我们对培训实践进行提炼升华,提出“文化、专业、品质”的培训工作理念,按照“求真务实、以人为本、规范精细、团队合作”的工作态度,形成“创先、创优、创新”的“三创”培训文化,并融入到“海纳百川,力争上游”的新时代梧州精神中,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如区教育厅厅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梧州往往都是快速规范完成,每次都是力争第一个完成任务,既要“时效”更求“实效”,又如在2017年“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绩效考评中,我市名列全区第二,所申报的市级、县级培训工作案例均被评为全区“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优秀案例等等。

       十年回首,栽下满园幼苗;如今抬头,已是遍地芳华!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32593351\QQ\WinTemp\RichOle\K}$AGUC(PPU@A$P8(L`J3W2.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策划 2020年8月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107020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