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国培伴成长 助力脱贫见成效
——河池市“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工作总结
十年来,河池市教育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强师工程”,通过“国培计划”等各级各类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迈出新发展步伐,换挡升级,体质增效,不断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为全市教育改革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下面,回顾“国培计划”十年工作。
一、河池市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类别 |
人数(万) |
幼儿园 |
0.68 |
小学 |
2.11 |
初中 |
1.06 |
高中 |
0.44 |
中职 |
0.11 |
总人数 |
4.4 |
二、“国培计划”十年工作成效
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为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多措并举,通过十年“国培计划”,全市教师结构逐步优化、素质明显提升、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精密保障,培训经费逐年增长。

(二)精心组织,参培教师更加精准。
十年共完成51065人次国培培训任务,培训人次如图:

(三)精致管理,培训项目覆盖面广。
一是抓高端培训项目高端培训项目(抓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二是抓普惠性项目(抓乡村教师访名校、面向薄弱学科教师) ;三是抓重点推进项目(乡镇中心校校长,教学点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农村新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园长以及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培训);四是抓市级培训项目(教师工作坊坊主、乡村教师教育发展能力提升培训、学科新教材培训等);五是抓县级培训项目(心理咨询师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特岗教师岗前培训、普通话测试培训班)。
(四)精英团队,培训者队伍稳步壮大。
借助国培计划,组建了市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由我市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园丁工程学员等组成,目前有市级教师培训团队384名,专家学者148名。

(五)精准培训,推进研修模式创新。
国培形式多样化,一是集中培训研修与实践基地、返岗实践相结合;二是集中培训与送培送教相结合;三是远程培训网上研修与网下研修相结合;四是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六)精选机构,建立竞争择优机制。
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项目改革,下移教师培训工作重心,由市县组织实施部分项目,因此通过采取培训项目招投标方式,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市级国培培训任务。
(七)精细监督,倾力打造特色培训。
1.双师教学”项目优势凸显。启动“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试点项目,全市17所试点学校受益。该模式基于远程授课的网络平台,由城区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担当主课堂教学,乡村学校作为第二课堂,以远程直播(或录播)的形式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已在宜州、罗城、南丹、天峨开展试点工作。南丹县芒场镇小学于2018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双师教学”创新示范学校。、
2.“手机直播”进村小,远隔千里也能上同一节课,利用移动新技术为乡村教育和教师带来新的体验,通过手机直播课堂实现城乡同步教学,通过微信平台实现城乡跨校研课、评课、议课,为乡村教育注入信息化活力。

3.“乡村教师工作坊”、“外教送教”模式培训改革试点项目就是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师培训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
4.突出扶贫攻坚,集中做好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按照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扶贫工作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因我市有7个国定贫困县(罗城县、环江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为全面推进贫困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河池市教育局将上述7个国定贫困县确定为“国培计划”项目县,通过国培计划的引领,强化县级教师培训中心建设,优化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相关培训的硬、软件,同时做到了对贫困县的全覆盖。

5.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和市县级培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河池市各中小学校在“国培计划”和市县级培训引领之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打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县级培训以此为载体,融合国培的新理念、新技能,努力让每一个教师都获得相应的提高。同时借助课题研究,进一步挖掘培训的深度。如环江县中小学各学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获得河池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的立项。如初中化学科市级课题《借助国培网络研修资源促进县域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整合国培资源,推进县级教师培训全面展开,提高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并实现了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国培深度融合,全县城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6.我市国培计划案例“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整体推进贫困教师的专业成长”荣获2019年广西“国培计划”优秀案例,2018年南丹县教育局“构建双师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荣获2018年广西“国培计划”优秀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