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培”成长的故事
——学习 实践 反思
浦北县金浦幼儿园 王昌媛
我有幸参加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的钦州市2018年“国培计划”——浦北县、钦北区幼教阶段教师工作坊坊主研修和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研修学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培训中的成长案例:
一、丰厚积淀——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培训是我成长的催化剂。本次培训围绕“幼儿游戏的观察、评价与组织——让游戏更加自主”这一主题进行的,采取集中面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培养骨干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线下研修活动中,浦北县第三幼儿园赵金莉园长通过将线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和解决我们在日常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帮助我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黎海波主任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绘本阅读及教学,如何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孩子”。每一次的讲座是一种永远的添加剂,相信它将久久不散,永驻心间。他们利用不同方式,引导教师从听其他教师的经验中体认自身的经验,从讲自己的经验中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行动实践中生成自身的经验,从思考与自评中感悟自身的经验。事实上,以自身的体验看他人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旁观者清。捕捉他人经验的影子同时是在激活自身的经验。
二、实践探索——从思考中蕴育精彩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满满,我选择中班《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内容来说明我的收获和反思。本次活动我进行两轮实践活动。
第一轮实践后的反思:
在这一轮实践中,教师预设提问有12个,教师当场追问有22个。反应较好的有11个,占35%。反应相对较差的有23个,占65%。在整个活动中,前两轮过程的活动气氛相当热烈而愉快,基本上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能得到孩子们的积极回应。但在第三、第四个过程中暴露出教师的提问设计还有相当大的问题。原因应该是:1、活动缺乏前期准备和积累的过程;2、提问与孩子的认知水平相脱节;3、教师对目标把握有问题,不注意提问的整合、弹性,教师对中班应掌握的关键知识把握不够。
第二轮实践后的反思:
在这一轮实践中,教师预设提问有7个,教师当场追问有9个。反应较好的有14个,占87%。反应相对较差的有2个,占13%。在调整后的第二轮实践活动中,大部分孩子始终积极、愉快地参与。对教师的大部分提问都能很快地回应。主要原因是:1.教师的提问数量减少了将近50%,反映出在活动中教师留给孩子的机会多了,提问能引起孩子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了;2.提问注重了孩子的情感体验,引起孩子之间的互动;3.提问体现了整合意识,体现了对旁人、对家人的关心和爱,但是在活动中还存在教师提问单向,没有给孩子质疑的空间。
第一轮是在培训前期由个人设计并开展的活动,第二轮是参加培训后,基于自我反思和老师们的共同反思再进行活动。通过这两轮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培训带来的力量,在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的问题,要不断去实践去尝试,多与教师们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勤于反思——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回顾教学探索的过程,常常因为要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寻求一个小小的策略而冥思苦想、费尽周折。但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反思的重要。在进行两轮实践活动后,我更加意识到提问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良好的提问指向教育内容,引起孩子的思考、探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把握重点,拓展思维,达成教育目标。没有良好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提问使教学有声有色。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地探索与反思成就了我、提升了我。
学贵于思,学起于问。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明白了教师要提高对问题的有效性需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幼儿发现、探索和质疑,善于捕捉孩子的信息,适当追问,在教学中抓住时机,从而调动孩子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本次研修活动,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方式动静相宜,学习内容呈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次学习中我有了满满的收获。不仅让我与老师们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思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引领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激情地奋斗、开拓、进取,让自己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