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先进理念,国培助力成长
北海市海城区第七幼儿园 黄家夏
国培对于我这种刚刚踏入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既有观念的洗礼。国内各教育专家、名师的精彩讲座和知识分享,一次次地激起我内心的涟漪,每次培训完我都会仔细吸收、沉淀专家们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从而反省自己以往的教育模式和思考今后的教育方向。
回到工作岗位后,我积极把学习到的知识慢慢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亲自然教育活动对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像儿童的样子。”儿童的样子就应该是“想唱就唱,想跳就跳,融入自然,热爱生活,充满好奇。”于是我尽可能地把孩子从传统的课堂教育中解放出来,缩短集体教学时间,让孩子走进自然,尽情展现他们的天性。但是幼儿园给幼儿亲近自然的可操作空间很小,这就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在一日活动中抓住每一个细节和教育契机,在有限的条件里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
一、自然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一)生活即教育。
让孩子亲近自然不一定要如何隆重地计划开展,常常身边的小事就能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为之兴奋。
案例一:新同学。
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室里突然来了一只“不速之客”,有小朋友惊奇地喊起来“窗上有一只蝴蝶!”接着其他孩子的目光都聚集在蝴蝶上,课堂瞬间躁动起来。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灵机一动,想起了前几天教过的儿歌《蝴蝶》,便对孩子们说:“蝴蝶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我们唱一首《蝴蝶》欢迎这位新同学吧!”“蝴蝶啊蝴蝶,真呀真漂亮,飞来飞去......”孩子们纷纷唱了起来,歌声里没了之前的学歌曲时的机械,更添了几分欢喜和真诚,当天的课程也进行得非常顺利。从哪之后,孩子们只要一见到蝴蝶,都会自发地唱起那首《蝴蝶》,来表示自己对蝴蝶的欢迎和喜爱。
案例二:墙上的星星。
在一次排队回教室的路上,睿睿穿的一件带有鳞片的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到了走廊的墙壁上,我看到后赶紧停下脚步说“小朋友们快看,墙壁上一闪一闪好像小星星,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看到后欣喜若狂,一些小朋友用手尝试抓墙上的“星星”,一番折腾后,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不是星星,这是从睿睿的衣服上发出来的!”我问小朋友“为什么睿睿的衣服会发出星星呢?”看着小朋友们面面相觑,我解释道“睿睿衣服上的鳞片就像镜子一样,太阳光照射在上面就会反射到墙壁上,还有很多的物体也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例如镜子和光碟”。之后我及时在班级区域里投放了镜子和光碟,供幼儿去探索这神奇的光学现象。


(二)牵手家长,家园共育。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幼儿园里,让孩子探索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要促进孩子自然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做到家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所以平时我会利用接送时间或家长群向家长们传达自然教育的相关知识,鼓励家长与孩子独处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踏青、游玩,让孩子在更大的空间里探索大自然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增长见识。


(三)园所活动:亲近自然,放飞自我。
幼儿园每学期开展的春(秋)游活动,是一次珍贵的让孩子冲出校门,拥抱自然的机会,为了让活动的意义发挥到极致,我都会提前了解活动地点所有动植物的名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指示标志、季节变化特征等等,让孩子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也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二、自然教育的展望与思考
开展自然教育对教师知识掌握的要求特别高,但对于刚进入教育事业不久的我来说,知识的储备还非常缺乏,仍需要不断地向名师专家们取经,才能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以下是我对今后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展望与思考:
(一)创设自然角。
自然角是幼儿近距离接触动植物和观察它们成长过程的重要平台,在观察、记录和照料动植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自然角里还可以投入金鱼、乌龟、小兔子等小动物,让孩子在照顾动物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
(二)创设玩沙玩水区。
玩沙和玩水都是孩子们最爱玩的项目,玩沙和玩水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构思与搭建,这些低结构材料相对于高结构材料来说也更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弘扬本土文化。
北海是一个海滨城市,有着独特的疍家文化。可以在班级或楼梯走廊创设疍家文化主题墙或开展特色家乡课程,让幼儿进到幼儿园就能感受浓浓的北海文化气息,培养懂家乡、爱家乡的感情。例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广西特有的节日“三月三”等各大节日也是进行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可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蕴含的教育价值。
虽然在自然教育活动地实施中,我仍存在各种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只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值得我去做更深入的探讨。非常感谢国培,让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我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地思考着,在专家名师的引导下突破困惑,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