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土而为山 积水而为海
——乡村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书法)教师访名校培训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背景与问题
(一)背景。
国家教育部 2011 年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2013 年教育部进一步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书法课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务要求。然而,广西书法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却极不平衡,尤其是在乡村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的普及与发展相当迟缓,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二)问题。
1.初中书法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多数乡村初中学校对于书法教育教学的认识水平不高,认为书法教育教学属于副科,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大,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未设置书法课。
2.初中书法教师资源匮乏。能够胜任书法教育教学的专业教师基本没有,书法教师一般由个别爱好书写者、字写得漂亮或语文教师兼任,这些教师书法专业基础理论薄弱,几乎没有专门培训机会, 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水平不尽人意。可以说,师资短缺、师资不专业是乡村初中在短时期内开展书法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克服的重大障碍。
3.初中书法教学重书写不重课程。一些学校虽然重视写字训练,但不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书法训练。尽管新课标提出重视书法教育,但并没有国家统编的书法教材,没有规定书法课为必修课,这也体现出学校教育对书法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
可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乡村初中书法教育教学水平迫在眉睫。他们亟需树立正确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理念,熟悉并掌握纲要, 加强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掌 握初中书法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二、理念与问题解决思路
(一)理念。
围绕“乡村初中书法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这一主题,突出书法教育实践能力培训,促进学员的能力提升,内化书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理论知识,便于学员在短时间内转变理念、把握纲要,依托桂林市优秀的书法教育资源,通过观摩、听课、练习展示等的研修方式,实现知识迁移和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二)问题解决思路。
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中研修与名校课堂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三突出一重视”:突出讲座示范引领、突出名家示范与观摩、突出书与教结合、重视书法教学能力提升。阶段有三:
1.集中培训阶段: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传授专业理念、学科知识、专业能力。
2.名校、名馆、名碑观摩阶段:到实践基地听名师示范课,观摩校本研修;到美术馆、桂海碑林参观书法作品展,反思教学教研。
3.成果分享与培训总结阶段:在管理团队指导下,小组完成测评,进行成果分享与经验总结。
三、经验与创新
(一)经验。
1.不断优化专家结构。我们在广西率先申报开办了书法教育专业,有雄厚的师资资源,专家团队结构合理,既有理论名家,也有创作名家;既有本地名家,也有区外名师;既有高校教师,也有行业专家,还有一线优秀教师。
2.推进培训内容本土化。针对乡村初中非专业书法教师队伍需求,我们设置了“接地气”的培训内容,课程管理采用模块化设计,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针对性强。
3.多方协同丰富教学资源。培训利用桂林市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采用多方协同的培训格局,高校负责承办,书协负责指导,实践基地名校与桂林名优展览场馆(桂海碑林、桂林博物馆等)提供观摩平台,教育部门负责监督,保障了培训的高质高效。
(二)创新。
1.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重视学员的参与性。既安排了相关专题讲座,又突出参与式培训的特点,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创作与点评、案例分析、名校名馆观摩研讨、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习资源的作用,调动骨干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培训前和培训中向学员征集了经验交流材料,为参与式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搭建桥梁。
2.以桂林市的书法教育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突出实践反思。安排学员前往全国书法教学示范名校观摩校园书法文化建设,邀请名校名师为学员上示范课,学员与示范课教师现场研讨,开展笔友会交流创作经验,促使学员反思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推广书法教学的信念,拓展书法教学的思路,提升书法教学实践能力。
3.以已有培训经验为基础,注重理念先行。充分利用历次书法教师培训与研修中已有的成功经验,重视名师示范作用,通过作品展,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引领学员明确了书法教学的基本理念:一是重基本功;二是重临摹经典;三是规范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四是充分发挥书法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推动校园书法文化与书法教学有机结合。
四、思考与展望
(一)项目组应加强与专家的沟通。
目前,中小学教师有了较多机会参加培训,随着培训的深入, 参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项目实施前,项目组应积极、主动与授课专家多沟通,把前期调研的结果告知培训专家,这样会使培训专家开展的专题讲座更有针对性,也更接地气,符合参训教师的要求。
(二)项目组应分层次精心安排课程。
参训的学员书法水平参差不齐,项目组应充分考虑各层次参训学员需求,细化教学安排。由于学员以书法爱好者为主,我们在调研中,有学员建议,课程安排上可以每天上午安排一个专家讲授一种书体的笔法解体章法,下午练习并点评。在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之后,再解读书法教育纲要,再到各个学校听课评课,使基础薄弱的学员可以得到循序渐进的培训。
五、案例实践情况
2018年我校承担了广西“国培计划”乡村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书法)教师访名校培训任务,为桂林、柳州、梧州等 7市培训了79 名乡村初中书法教师。
(一)教学技能与书写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行。
授课专家团队以理论+示范+点评的形式,结合自身扎实的书法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初中书法教学应具备的国学修养、美学素养、创作技法、教学方法等丰富的内容;同时每位专家特别注重对学员书法创作进行指导,采用专家点评、名作欣赏等寓教于乐方式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使学员获得了双丰收。
名校+名馆观摩的方案,让学员走进名校,切身实地的感受名校课堂教学文化,学习名校教学经验;走进名馆与历代优秀书法作品直接对话,感受书法的博大精深。通过访学,学员们系统了解了课堂书法教学方法新颖、得体、操作性强,课后练习等有关书法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到了一些书法教学与书法传承的实用方法,提升了在各自学科教学中开展书法教学的自信。
(二)互动分享贯穿培训始终。
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再加上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确保了培训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课、记笔记,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每天晚上积极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学员们将专家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将专家的讲授与自己的疑惑相结合,不断反思,为今后自身保教水平的提升找到了方向。同时,在这次培训中,学员们彼此间发现了长处,寻找到不足,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三)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培训过程中,学员返岗后,我们依托网络研修平台以及 qq群、微信等现代手段,实现了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学员间展开各种专题讨论,及时关注并要求学员做到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原有问题,对新的教学问题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及解决能力,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要体现培训的成果。学员互相切磋,心得交流非常活跃。
(四)积极开展训后跟踪指导。
学员返岗后,我们依托网络研修平台以及 qq群、微信等现代手段,实现了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学员间展开各种专题讨论,及时关注并要求学员做到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原有问题,对新的教学问题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及解决能力,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要体现培训的成果。学员互相切磋,心得交流非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