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培训单位实践案例 >> 正文

基于“四段六网五跟进”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有限公司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9年,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桂教师范〔20191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来宾市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来宾市教育局与奥鹏教育共同实施了2019年“国培计划”来宾市统筹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

培训以“立德为先坚守职业规范 聚焦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为主题,采用“四段六网五跟进”的模式,实现了三个助力:一是解决了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提高乡村课堂教学实效与质量助力;二是支持建立适应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体系建设,为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发展助力;三是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力。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模式,精耕细作,力争培训精准。

我局联合奥鹏教育积极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四段六网五跟进”的模式,“四段”即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核心模式;“六网”即发挥奥鹏教育的远程优势,在四段式前、段中、段后分别开展网络研修;“五跟进”即在每段式后都利用奥鹏教育自主研发的“师训宝”进行训后跟进指导。

1.“四段”核心模式: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生成、总结提升,在四段式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能力、总结提升四个维度培训课程。我市市县教研员全程参与到培训活动中,通过观摩课、专题讲座、集体研磨课、评课、经验介绍的方式送教育理念、送教学经验、送教学方法,帮助参训学员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把校本研修内容渗入到四段培训中,在每段“送教”之后,通过学科专家、市县教研员对参训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重点落实每段培训内容是否在日常研修中落实,日常研修的实践中又生成哪些新的问题,继而在下段培训中解决,形成听课评课的循环过程的常态化研修思路,强化常态化研修,加大校本研修的研训和指导力度,以达到实现项目“一体化常规研修”目的。


2.“六网”:即在四段式前、阶段中、四段式后充分利用奥鹏教育自主研发的混合研修工具——“师训宝APP”分别开展网络研修。请学员随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想法、问题、感受等,及时与同伴分享,帮助培训者及时了解培训状况并适当做出调整。进行训前、训中、训后整体设计,将线上与线下的研修活动有机融合,开展“翻转式”培训学习。

(二)整合联动,实践创新,力求效果落地。

为突出项目的内部关联性,内引外联整合项目资源,使培训项目真正落地,我们联合培训机构采用“四段、六网、五跟进”的培训模式,构建培训实施立体互通、联合发力的教师培训工作模式,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培训的本地化和常态化;培养了优质的本土专家团队,生成了地方教学优秀案例资源库;完善了项目区县的送教下乡发展体系,形成了教师培训发展的新体系。

三、实施成效

(一)培育校本研修的常态发展机制。

本次培训活动通过采取“四段六网五跟进”模式,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决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培育校本研修长效机制,支持建立适应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体系建设,助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发展。

(二)生成一批本地的优质培训资源。

本次培训活动通过采取“四段六网五跟进”的模式,有高度的专家引领,有深度的研修过程,生成了25节示范课,24节优秀课例,7个专题讲座作为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同时培养一批优质的本土专家团队,完善项目区县的送教下乡发展服务体系。

(三)构建五级联动的协同管理机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构建了由来宾市教体局、奥鹏教育、区县教育局、市县教研员、学校五级联动的协同合作实施机制。市县教研员参与到相应区县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送教活动提供了质量保证。

四、典型经验

我们认为:本项目采用“四段六网五跟进”的模式,将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的目标指向当地常规教研内容的开发和机制的建设。一是通过送教活动,为当地的教研活动提供研究典范,以促进当地教研机制的完善;二是随时汇集送教过程中参与教师与专家的思想、观点碰撞后生成的新的思想认识,不断积累教师们研磨课程的经验,不断优选典型课例和优课教学过程,不断完善本土资源库建设;三是提高了参训学员在培训中自身检测、优化培训课程的能力;锻炼了来宾市县教研部门的培训执行力、实践力。四是训后本市县教研员对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研讨提升,形成需求调研(聚焦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示范引领—研课磨课(解决问题)—总结提升(提炼策略)的常态化研修思路,培育了我市常态化研修的长效机制,建立了适应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体系建设,推动了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常态发展。

五、推广价值

(一)将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项目的目标指向我市常规教研内容的开发和机制的建设,并通过加强调研和跟踪落实,从而提升项目的实效。

(二)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断汇集教师们的思想、观点与专家的思想、观点碰撞后生成的新的思想认识,不断积累教师们研磨课程的经验,不断将教师们的典型课例和优课教学过程进行优选,生成本土资源库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策划 2020年8月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107020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