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整体推进
贫困县教师专业成长
河池市教育局
一、背景与问题提出
河池市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下辖9县2区,其中5个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7个深度贫困县,教学点占全市44%。在“两缺三多一不便”(缺经费、缺教师、教学点多、老教师多、少数民族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为推动新课改落实,达成国家“精准扶贫”的目标,河池市教师培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如何深化新课程理念,推进教师课堂形态的真正变革。
教师普遍对新课程存在“理解不深,落实不下”的问题,如何在老龄化和年轻化为主体结构的河池市教师队伍中推进课堂真正变革、提高教学能力成为首要培训任务。
(二)如何提升培训效能,改变零打碎敲和重复参训问题。
国培多以单个项目独立实施、多家机构分割运行的方式进行,虽然百花齐放,但因系统设计和资源统筹不足,造成了人员重复遴选、项目交织实施等问题。
(三)如何推进和优化校本研修,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常态化。
河池市各县区师资普遍紧缺、素养参差不齐,校本研修缺少有效管理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范围窄,部分学校的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二、理念与问题解决
为实现“深度贫困县幼儿、义教阶段培训全覆盖”,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局创新思维,公开招标遴选专业教师培训机构对六类项目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形成了“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将采取的策略概括为“三个一”:
(一)一个群组:培养“分类型骨干队伍”群组,打造县级和校级培训团队,加强校本指导能力。
从重点培育骨干走向骨干群组:遴选骨干校长、教师、青年骨干、班主任骨干及培训者等群组分层培训,促进县区、学校形成团队氛围。返校学员有与同伴携手再培训和辐射带动。
(二)一个核心:围绕“核心素养落实课堂”这一内容核心,统一六类项目人群思想认识。
理念更新和课堂变革需要群体合力。校长和各级教学骨干在核心素养上达成共识。学员带着更新的理念及在训中集体打磨的教学方案约百余节,应用于项目送教和返校实践推广中。
(三)一个环境:整体委托,创设项目系统化设计和实施环境。
通过招标遴选专业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进行整体委托,实现了项目系统化设计实施,统一遴选人员、统一服务标准,项目间分合有度,避免了多机构执行的人员遴选重复、内容不系统、项目缺关联的问题。
三、改革与实施创新
用系统化思维设计和管理项目,通过“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的设计,打破了以往项目独立实施、缺少关联的局面,实现了 “七县一盘棋”,提升了全局观和系统性。
(一)三联动构建“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
通过内容联动、角色联动和实施联动,实现大系统、嵌套式的培训体系,具体方式如下:

图1:“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示意图
1.内容联动:围绕核心素养和校本研修,不同人群不同占位。
培训内容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及校本研修的开展,按照培训对象在校本研修中的定位各有侧重而又自成体系,做到针对校本研修的管理、引领、示范、实践等成套体系。(见图2)

图2:“内容联动”示意图
2.角色联动:工作坊组织贯穿各类项目。
分类工作坊将各类项目和人群组成有机整体。坊主出自培训者团队项目,项目分设学科坊,下设校级组,组长出处骨干教师项目,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员,将工作坊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见图3)

图3:“角色联动”示意图
3.实施联动:项目嵌套实施。
六类培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分合有度,既独立又联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适度嵌套。整个项目除了内容上联动,过程环节也进行了实质上的协同。(见图4)

图4:项目内的“教师真实情境”实践场示意图
(二)跨项目学习任务构建 “真实情境”实践场。
设计跨项目学习任务,创建可实践的“真实情境”。任务驱动使项目间阶段性合并,解决了训后实践难把控的问题。(见图4)
四、成效与展望
“大系统、嵌套式”培训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员新课程理念和校本教研能力明显提升。
培训激发了学员再学习的动力,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教研能力得到提升。学员满意度高(96%-100%)、实践成果多(集体和个人打磨了100多个精品课程及讲座)。
(二)管理与遴选机制的优化规避了重复参训和不对口问题。
一体化设计促成一次性遴选报送,避免了教师重复性参训。嵌套式项目学习任务促进了“对的人”送到合适的项目。目前六个项目2000多人没有出现重复参训现象。
我市这个大系统、嵌套式的培训设计是系统化思维、协作式运作和互联网混合式培训的一个有效尝试,有待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