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式“送教下乡”,助推校本研训一体化
南宁市横县教育局
在实施“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过程中,以网络研修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实践,实施“横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训‘送教下乡’项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对全县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实施全员培训,采取“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大大节省了教师外出培训的成本,让所有教师都能在自己家门口享受县内优质的培训,通过课堂教学常态化实践,从根本上提升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管理,做好顶层设计。2016年2月,我县完善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横县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教师培训中心,配备了培训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并将人事、教研、电教、计财、基础教育等业务部门列入领导小组成员,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通过深入调研,定了横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训“送教下乡”项目。
(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建立培训保障机制。为了使培训工作能顺利开展,县财政按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2%在2016年、2017年分别落实了840万元、820 万元的教师培训工作经费,其中,2016年、2017年分别安排了192万元、275万元专项用于“国培计划”、 “区培计划”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2016年、2017年分别安排66万元、105万元专项用于横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训 “送教下乡”项目,助推了教师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培育县级培训团队,形成工作机制。
1.组建教师培训团队。一是在全县遴选了103名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中心组成员、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了覆盖学前和中小学全学科、全学段的县级培训者团队;二是各乡镇(协作区)各学校相应成立了各自的骨干教师团队,三是遴选设置县、乡镇级培训基地学校共29所,形成了县级—镇级(协作区)—校级团队的三级培训工作网络, 在县教师培训中心的直接指导下,三级培训网络承担设计和实施横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训 “送教下乡”项目,与“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相呼应,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培训工作机制。
2.遴选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学校。遴选并设置了29所县、乡镇级培训基地学校,为“国培计划”和县级送教下乡的实施提供优质的实践基地。
3.加强县教师培训团队能力提升。在“国培计划”的支持下,依托广西师范学院开展了横县县级教师培训研修项目,以及我县组织县级培训团队103人到苏州学习,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等方式大力提升我县教师培训者的理论素养、培训者的科研水平、领导力和执行力。
4.扩大合作,寻求高校支持。一是与广西师范学院合作开展“花乡”社区师资质量提升项目;二是实施了广西师范学院与南宁市合作的共同支持横县学校建设,开展专项集中培训、开展区内外影子跟岗研习,组建校内外两级工作坊交流,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展示线上线下的学校建设成果,在南宁市优质学校校长和高校教师组成的工作室导师同步指导下,我县初步形成了“三习两坊一网一展示”的模式。并借助“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的项目,借高校送教专家导师团队指导我县的学科团队来培训我县的教师。
二、创新举措
为使参训教师将“国培计划”线上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使所有教师参加线下实践。
1.培训流程:通过训前备课(针对研训主题形成自己的教案)——集中培训(同课异构、观课、小组合作研讨)——形成新教案(参训教师通过反思修改培训前的教案,形成新教案)——训后课堂教学实践—— 形成校本研训常态化。
2.在“国培计划”线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线下研修实践,利用送教下乡校本研训模式,对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的知识讲座。
3.组建县级送教团队(由特级教师、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培计划”优秀学员组成),形成本县优质培训资源。
4.针对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形成研究主题,由县送教团队进行专题培训,强化课堂教学实践。
5.根据观课量表,利用同课异构,让参训教师开展观课评课找出课堂教学差距,引发教师反思,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形成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新模式。
6.利用本地优质培训资源开展送教活动,可操作性、实践性强,符合本地教师教学需要。
7.培训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所有参训学科教师分成每6-7人为一组),讨论交流课例与教案,提高培训效率。
三、实施成效
(一)有效解决工学矛盾,送教成果明显。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送教下乡”活动开展了125 次,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学段,从主要学科到综合学科,囊括了全学段、全学科,覆盖了全县的17个乡镇, 94所学校。参训人次达31236人次。通过“送教下乡”项目培训,使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们能将学到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全县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校本研训氛围。通过送教活动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提高。大部分乡镇的教学综合成绩得到提升。
(二)培训生成性资源颇丰。一年下来,形成优秀课例66节,优秀教案102篇,微讲座视频资料22个,教师优秀学习心得760篇,优秀教师培训经验分享18篇,优秀论文30多篇。
(三)工作成效得到肯定。2016年11月27日,2017年4月14日我县分别在广西教育厅举办的“国培计划”县级培训管理者、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上做了经验发言。2017年3月18日我县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举办的“国培计划”高级研修班上做了经验交流。
四、典型经验
创新“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利用同课异构、对比反思、实践提高的模式提升培训效果。活动安排流程:1.训前备课:先通过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在实施培训前一周,让乡镇布置所有参训教师围绕这个主题自行选定相关课题备课,将备好.的教案带到培训课堂备用。2.同课异构:利用同课异构环节为参训教师提供研讨的载体。在上示范课前主持人进行15分钟的课标解读及5分钟的观课引领说明,并对学生进行课前一个例题进行前测,然后由送教下去的送培点教师与县送教团队各进行一节相同课题的课堂教学,让老师观摩,在观课前,将参训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平均6-7人一组,每人安排有不同的观课任务,如:教学目标、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各环节时间安排等。观课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观课结果进行整合后小组汇报呈现。县培训团队课后马上对学生进行后测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3.对比反思: 培训者引导参训教师用这两节课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展开思考和讨论,形成一个优秀课例的模式。县培训者再进行30分钟的“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策略”的小讲座。4.实践提高:参训教师拿出训前各自写好的不同年级的有关解决问题的教案,结合先前小组讨论后形成的优秀课例的模式进行对比反思,找出差距,然后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修改,形成各自新教案,之后,在小组中挑选出一篇,集中小组成员再次修改,形成最终新教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让所有参训学员互相学习参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5.校本研修:参训学员培训结回到学校后,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每位教师根据参加培训形成最终新的教案进行上课操作,同科教师听课评课,相互反思、学习,形成校本研修活动常态化,使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推广价值
该培训模式的实施通过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改变以往继续教育研训脱离的传统方式,面向全体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研训一体,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价值在于:一是促进了全县乡村教师的发展,促使学校参训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二是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在历练中他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培训的能力更强了,成为了培训全县教师的领头羊。三是结合“国培”计划的专家送教下乡,加上我县的“送教下乡”项目,实现了前沿理论指导实践农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更有利于促进农村教师的成长。